標準檢測研究院 13種農藥殘留檢驗常用方法
來源:
|
作者:pmob2a8ec
|
發布時間: 2019-03-22
|
747 次瀏覽
|
分享到:
民以食為天,現代消費者對于食物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除了對食物的色香味俱全的要求下
民以食為天,現代消費者對于食物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除了對食物的色香味俱全的要求下,對于果蔬的源頭的把控也是越來越嚴格。作為專業的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安徽省金標準檢測研究院對于果蔬農藥殘留檢測有著嚴格的操作流程。今天金標準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金標準檢測人員常用的農藥殘留檢驗方法。
1.振蕩漂洗法
將待測樣品浸泡在提取溶劑中,若有必要可加以振蕩以加速擴散,適用于附著在樣品表面的農藥以及葉類樣品中的非內吸性農藥。
2.勻漿萃取法
將一定量的樣品置于勻漿杯中,加入提取劑,快速勻漿幾分鐘,然后,過濾出提取溶劑凈化后進行分析。
3.索氏提取法
索氏提取法是一種經典萃取方法,尤其在當前農藥殘留分析的樣品制備中仍有著廣泛的應用。大多數農藥是脂溶性的,所以,一般采取提取脂肪的方法,將經分散而干燥的樣品用無水yi醚或石油醚等溶劑提取使樣品中的脂肪和農殘進入溶劑中,再凈化濃縮即可分析。
4.超聲波提取方法
利用空化作用產生的能量,用溶劑將各類食品中殘留農藥提取出來。
5.液-液萃取法
向液體混合物中加入某種適當溶劑,利用組分溶解度的差異使溶質由原溶液轉移到萃取劑的過程。
6.固相萃取法
利用吸附劑對待測組分與干擾雜質的吸附能力的差異,在層析柱中加入一種或幾種吸附劑,再加入測樣本提取液,用淋洗液洗脫。
7.固相微萃取法
用極性涂層萃取極性化合物,用非極性涂層萃取非極性化合物。集采集、濃縮于一體,簡單、方便、無溶劑,不會造成二次污染。
8.超臨界流體萃取
利用超臨界流體高密度、粘度小、滲透能力強等特點,能快速、高效將被測物從樣品基質中分離,先通過升壓、升溫使其達到超臨界狀態,在該狀態下萃取樣品,再通過減壓、降溫或吸附收集后分析,對熱不穩定、難揮發性的烴類,非極性脂溶化合物,二氧化碳,水,乙烯,丙酮,乙烷等可進行族選擇性萃取。
9.自制提取裝置
將超聲波的空化效能與固相萃取的特性結合起來。超聲波提取后,再通過固相萃取柱來純化。
10.微波輔助萃取法
微波穿透力強,能深入機體內部,輻射能迅速傳遍整個樣品液,而不使其表面過熱。內部的分子運動溶劑與樣品液充分作用,加速了提取過程。
11.加速溶劑萃取法方法
該法是在較高溫度(20~2000C)和壓力條件(10.3~20.6MPa)下,用有機溶劑萃取。
12.基質固相分散萃取法
該技術包括在玻璃研缽中將鍵合相載體和組織基質混合,用玻璃杵將其研碎成近乎均質分散的組織細胞和基質成分。組織與涂以C18或C3、C8的硅膠迅速混合產生半固體物質,將半固體物質填充于柱中。根據不同分析物在聚合物/組織基質中的溶解度不同進行洗脫。
13.衍生化技術
通過化學反應將樣品中難以分析檢測的目標化合物定量轉化成另一易于分析檢測的化合物,通過后者的分析檢測對可疑目標化合物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